早秋山居

早秋山居朗读

山近觉寒早,草堂霜气晴。

树凋窗有日,池满水无声。

果落见猿过,叶干闻鹿行。

素琴机虑静,空伴夜泉清。

译文

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,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。

树叶凋零了,窗边还有阳光照着;池塘满了,水依然没有声音。

树上的果实成熟落下,叶子也干枯了,因此看见猿猴在林中走过,也听得见鹿行的声音。

弹着素琴心情恬淡平静,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声相伴。

注释

堂:茅草盖的堂屋。旧时文人常以“草堂”名其所居,以标风操之高雅。

树凋:树叶凋落。

叶干:叶子干枯。

素琴:不加装饰的琴。机虑:犹思虑。静:一作“息”。

早秋山居创作背景

  根据诗题,此诗所写季节是秋天,地点似在长安鄠郊(今陕西户县),具体作年不详,约在唐文宗大和六年(832年)至开成五年(840年)之间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刘学锴 注评.温庭筠诗词选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1:292-297

  此诗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,反映诗人恬澹自适的心境,而以早秋为一篇着色重点。

  秋天刚到,山家便觉爽气袭人。报晴的霜讯,也从每天凌晨得知,这就是“城市尚余三伏热,秋光先到野人家”的山居气候特征。首联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,有空中作画之妙。颔联拈出“树凋窗有日,池满水无声”人们常见的景物,写成妙手偶得的佳句,可见诗人静观事物,善于摄取的艺术本领。即歌德所说:“诗人的本领,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,能从惯见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侧面。”(《歌德对话录》)前半两联是对山居早秋特有的气候和景物作了客观描写,为下面两联的主观反应作铺衬。交代了气候和景物的变迁,颈联便就眼前户外闻见的动物行动作出主观的判断。“果落”、“叶干”都是秋天山中的实景,而从果落可推见到猿过,叶干闻知鹿行,可见这儿山深人少,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,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,便可了然。用的正是前人“鸟鸣山更幽”的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。由此引发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。尾联抒写在如此幽静绝尘的山林里,诗人手弄素琴,随着琴曲的旋律,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,这时透明的心境,伴随户外夜泉的清音,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,深深领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旷怀的恬泊情趣。主观情志和客观自然融为一体,不但净化了诗人的心灵,同时也使读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。

温庭筠

温庭筠(约812—866)唐代诗人、词人。本名岐,字飞卿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东南)人。富有天才,文思敏捷,每入试,押官韵,八叉手而成八韵,所以也有“温八叉”之称。然恃才不羁,又好讥刺权贵,多犯忌讳,取憎于时,故屡举进士不第,长被贬抑,终生不得志。官终国子助教。精通音律。工诗,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“温李”。其诗辞藻华丽,秾艳精致,内容多写闺情。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,为“花间派”首要词人,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。在词史上,与韦庄齐名,并称“温韦”。存词七十余首。后人辑有《温飞卿集》及《金奁集》。 ...

温庭筠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赵善括

蔺璧虽期复,苏书竟不还。庆馀钟令绪,才大压尘寰。

劲正三朝老,从容半世闲。会心真是老,一笑别人间。

()
明馀庆

三边烽乱惊,十万且横行。风卷常山阵,笳喧细柳营。

剑花寒不落,弓月晓逾明。会取淮南地,持作朔方城。

()

金狮玉简锁棉洋,母氏栖神是故乡。天马当前鞍一轴,云龙数下诰三章。

百年已竭和熊苦,今日方彰却鲊良。春暮不催风雨至,对扬甫毕见天浆。

()
樊阜

莺啼燕语春漫漫,落花飞絮吹作团。

雨歇西楼晚晴薄,弦丝调短催长叹。

()
弘历

密点还疏点,冰心复水心。被田同畅悦,助景好探寻。

入沼无痕化,推篷有冷侵。不知谁戴氏,仿佛泛山阴。

()

肯为刀环怨藁砧,自烧香篆礼潮音。高低背痒搔如意,浅满壶浆暖称心。

行过药房须揽镜,坐残兰烬尚拴针。愁中乱叠闲书尺,不是儿家不解寻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