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

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朗读

昔人怀井邑,为有挂冠期。

顾我飘蓬者,长随泛梗移。

越吟因病感,潘鬓入愁悲。

北指邯郸道,应无归去期。

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创作背景

  《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》作于文宗大和四年(830年),诗人任滑州刺史时。当时诗人登楼远眺故乡之赞皇山,不禁感慨系之,吟成此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忠纲主编.全唐诗大辞典 国家“九五”规划重点图书:语文出版社,2000.09:第273页

  诗的前四句用对比的手法,抒写自己飘泊宦游,功业未就的悲叹。“挂冠”,本指指辞官,但这里的挂冠当指致仕返乡,此据上下诗意可知。后二句笔锋一转,感叹自己的仕宦未遇。诗人以飞转的蓬草和浮在水面的树梗自喻,抒写飘泊之感,十分形象。

  这两句诗用了两个典故:“越吟”“潘鬓”来说明自己年来多病,经常引起思乡之情;鬓发早斑,功业未遂,更加感到失意的悲叹。邯郸,战国时为赵国都城,而李德裕的家乡赵郡战国时属赵,秦为邯郸郡地,诗中即以邯郸道代指通向家乡赵郡的道路。从“应无归去期”这句看,作者当是马上又要离开家乡,而且此去前途未卜,不知何日能够壮志实现,功成名就,荣归故里。

  这首诗在写法上独具特色。开头二句为立论的大前提,作者认为思乡之情,人皆有之。但历观古志士仁人的挂冠归乡,都是在功业成就之后。从而领起以下六句,反衬自己长期宦游各地不得返乡;今虽暂得归乡,而因职事在身,功业未遂,仍不能如古志士仁人的荣归故里的遭际,内在逻辑十分严谨。通读全诗,虽多飘泊失意之叹,但仍然不乏对仕途的热切追求,表现出不做出一番事业就不返乡的进取精神。

李德裕

李德裕(787—849),字文饶,唐代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县)人,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。唐文宗时,受李宗闵、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,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。太和七年,入相,复遭奸臣郑注、李训等人排斥,左迁。唐武宗即位后,李德裕再度入相,执政期间外平回鹘、内定昭义、裁汰冗官、协助武宗灭佛,功绩显赫。会昌四年八月,进封太尉、赵国公。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。后唐宣宗即位,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,五贬为崖州司户。李德裕两度为相,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,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,两次为相7年3个月。 ...

李德裕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汗血曾劳百战场,空遗踣铁在文房。砚台夜迹元霜滑,笔阵朝冲紫雾香。

削玉谩劳龙作剂,藏金聊藉豹为囊。可怜一蹶无人识,却欲追踪后二王。

()

茫茫云海浩无边。天与谁相连。舳舻万里来往,有祷必安全。专掌握,雨晹权。属丰年。琼卮玉醴,飨此精诚,福庆绵绵。

()

白水茫茫天四空,黄昏小雨湿春风。五更百舌催残梦,月到官河柳影中。

()

差极人臣位,南柯梦转虚。盖棺论未定,颇费史家书。

()

祖道春明三载强,宛如苏李赋河梁。君应食酒谈廷尉,我但登临忆侍郎。

一棹不妨衣带水,九秋谁拂蒯缑霜。祗园处处堪题石,莫遣青山负举觞。

()
胡士莹

春阴只欲傍高楼,楼上黄昏望欲休。蜡照半笼金翡翠,绣檀回枕玉雕锼。

宓妃腰细才胜露,王粲春来更远游。目断故园人不至,花明柳暗绕天愁。

()